目前分類:尋愛之路 Transylvania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 / woosean (本文轉載自 天空,約定的城邦。
女孩前往異國尋找失聯的愛人,身懷愛人的孩子、滿心期待著相逢的瞬間,不料愛人根本是隨便玩玩、遊戲人間,於是她得了失心瘋,漫無目的四處晃,和遊民玩耍、和路人勾搭,最後碰上相識不久的浪蕩商人,攜手踏上華麗的流浪之旅。


說穿了,不過就是個笨蛋失戀暴走的故事。
就因為是笨蛋,才有可能追求浪漫,《未婚妻的漫長等待》是笨蛋的尋愛之旅,《英倫情人》裡則有笨蛋護士照顧笨蛋癡情漢,而我們需要這些笨蛋,由他們帶領我們流浪、冒險、放縱、迷失,以及那一切在我們心裡上演卻鮮少實現的體驗。
《尋愛之路》就是這樣一部迷失、混亂、浪漫又很有喜感的電影,而你真的不需要在本片中尋找深刻的意義,失控根本不需要意義,迷失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真理。
即使是背負著道德與理性枷鎖的我們,也偶而想要失控、流浪或暴走,但我們不可能這樣做,我們不會跟萬華區的遊民睡在街角,不會在木柵動物園的柵欄外做愛,不會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角落生火煮飯,更不會在北海岸的草坪上生下小孩。
而我們之中的大多數,顧慮之多、膽量之小,連在公車上愛撫這種小事都做不出,所以我們需要幻想,需要電影,需要《尋愛之路》。
在那樣的道路上,失心的女主角,逐漸化身為四處飄盪的吉普賽女郎,跳著舞、騎著車,在風中吟唱著莫名其妙的共產主義之歌——或者其他主義,誰在意?——然後在熊的窺視下做愛,在鄉間小路上打拳擊和枕頭戰,雪花般的棉絮魔幻地散佈開,很失控,很自由,很吉普賽。
而那伴隨著女主角的男人,四處賤價搜刮鄉民財物的奸詐商人,也漸漸地捲入了女主角的瘋狂,瘋狂地跳舞、飲酒,向女主角摔盤子一樣地擊破酒瓶,擊破到樂師都看不下去,告誡其酒不該拿來做蠢事,然而這不就是失控嗎?藉由失控所獲得的微小的自由,那怕只是如此微小的一剎那。
至於我們怎麼辦?
我們仍舊背負著枷鎖,仍舊只能走出戲院懷念著窺探男女主角做愛的熊,仍舊不會在鄉間小路上玩枕頭——不是被警察電到死,就是自己想羞愧而死——更不會在路邊生孩子還把前來幫忙的老婆誤認為巫婆,我們能做的,只能偶而透過銀幕上的笨蛋,稍微接近一點我們想像中的吉普賽,然後穿上厚重的理性外衣,繼續在沒有吉普賽的世界尋找意義。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為愛情而生、男人為金錢而死!”這個世代相傳的觀點,我原本以為只存在於東方世界,沒想到卻意外地在東尼‧葛里夫(Tony Gatlif)的【尋愛之路】(Transylvani, 2006)這部作品中聽聞,並發現了它的另一種詮釋。

這位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吉普賽裔法國導演,熱愛祖先的文化,個性一如他電影中的人物,也是匹脫韁野馬,崇尚自由自在與漂泊的生活,卻在近甲子之年,誠實地面對自己,拍出了一部以愛情與吉普賽文化為基底的自傳色彩電影,使我們對約定成俗的“家”與男女愛情觀,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也讓一直以來,為吉普賽文化所深深著迷的我,有了再次深度接觸它的難得機會。
狡獪邪惡?熱情浪漫?
我一直對吉普賽文化中崇尚神秘自主與純粹自由的生活方式而驚豔不已!從小,我因看手相算命太準,被班上同學喚做“女巫”!十歲那年,我擁有了第一付得來不易的塔羅牌,並學會了以塔羅牌預測未來的技巧;而幾位從事藝術文化與美食工作的外國友人,與我熟識以後,總會若有所悟地斷言:“怡平!妳是吉普賽人!”幾次下來,我也不禁半信半疑起我的骨子裡,是否存有吉普賽民族的基因;而十多年的寫作與攝影生涯,更拉近了我與吉普賽世界的距離,我得以面對面地接觸這個民族,並在短暫的幾次相遇的過程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與吉普賽民族最早的相遇源於一九九三年的西班牙之旅,那是在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這塊肥沃平原上的一座中世紀古城──格拉納達(Granada),散落在山間,由白牆紅瓦的小屋、古堡與教堂組成的村落,阿拉伯文化、吉普賽文化、天主教文化比鄰而居了五百多年;因緣際會,那一天正是吉普賽人的慶典,我在這兒與一群在街道上邊走路、邊唱歌跳舞的吉普賽居民相遇,他們與生俱來的音樂細胞與舞蹈天份,以及樂天豁達、熱情浪漫的天性,很快地感染了我,我加入他們的歌舞行列,從格拉納達一路跳到他們群聚的村落──“聖山丘”(Sacremento);他們告訴我,吉普賽民族因為由不同的部落與民族組成,幾千年以來不斷遷徙的結果,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舞蹈與音樂風格──以“行走”的方式來表現吉普賽人的旅行文化以及旅行的過程。
而另一次的愛琴海之旅中,我卻因為誤闖吉普賽村落,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搶劫!若非我立刻繳出身上的皮匣以換取活命的機會,我可能被那為年僅十來歲的少年,當場切開咽喉、客死他鄉;奇妙的是,這次的經驗卻並未使我對他們心生嫌惡,在我心底深處,我期待再次與這個民族不期而遇。
神秘的吉普賽符號
二○○六年夏天的某個晚上,我正準備前往巴黎歌劇院,卻在人來人往的地鐵站裡,見到十多位來自羅馬尼亞的吉普賽男孩女孩。男女分站兩側,男孩群正與女孩群展開激烈地爭辯,男孩們似乎佔了上風,兩隊人馬各自從不同的通道離開,才不到一分鐘的功夫,男孩已經來到對面的月台。
為了追隨他們的蹤跡,我旋即轉身,卻發現,他們其中的三位女孩已悄悄地來到我身後。一位留著美麗的黑色卷髮、長而捲的睫毛眨呀眨地看著我的相機背包,而女孩的手已經在我不察覺到半點動靜的情況下,成功地拉開了一半的背包拉鍊,當她查覺我已發現時,立即與同伴轉身離去,留下錯厄不已的我站在原地。
我知道,她們不會就此死心,我決定守株待兔!不到片刻功夫,三位女孩再次繞回,看到我的時候,她們故作若無其事地前去月臺,與我擠入同一節車廂;我將背包靠壓在車門邊的把手處以後,便開始仔細地端詳起三位女孩。
最美麗的那位女孩是三位女孩們的小頭目,她那雙栗子色手背的指關節上,畫滿了奇奇怪怪的符號,有的像是月亮、辰星、太陽,也有的一如十二星座的符號,這些奇妙的符號使我想起了家中珍藏的那套吉普賽塔羅牌,只可惜她的身上缺少吉普賽女人隨身攜帶的那顆神秘的水晶球。
或許因為我對符號太著迷了!當我看到【尋愛之路】中的女主角齊娜秀出她手掌上那個有如“埃及法老王之眼”的符號時,我完全為它的魅力所傾倒!齊娜戲稱這顆“眼睛”圖騰是她的護身符,我們在影片中看到這個護身符令人畏懼的魔力,卻也形塑出齊娜與眾不同的魅力。
流浪給生命更多的可能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吉普賽民族居無定所的處境令人悲憫,他們世世代代流浪,沒有目的地、沒有終點,拒絕被任何定居文明所同化,也排斥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甚至寧願以搶劫、偷竊、行乞、算命維生,然而,他們卻不以此為苦為恥,相反的,他們熱愛這種生活!吉普賽人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直在路上”的流浪者本質,在東尼‧葛裏夫的作品中,不斷地被強調、突顯。
無論是【過客】(Gadjo Dilo, 1997)裡研究少數民族音樂的法國浪人,【北非行路遙】(Exils, 2004)中穿過法國和西班牙,前往阿爾及利亞尋根的扎努和娜伊瑪,或者【尋愛之旅】中,遠從法國來到羅馬尼亞的吸血鬼之鄉──德蘭斯瓦尼亞(原文片名Transylvania),尋找失蹤愛人的齊娜,這些角色漫無目標地過著流浪的生活,因為他們沒有未來、沒有希望、也沒有快樂的人生,選擇流浪卻可為他們的生命帶來轉機。
因此段旅程,齊娜接觸到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全然不同於自己的吉普賽文化,從一開始被愛人拋棄的憤怒、不解、悲傷、排斥,逐步學會了敞開心胸、放手讓所愛的人得到自由,以對方所期望的方式來活出自我;如劇中寧願一個人四處為家、也不願有任何情感上的牽絆,寧願伸手乞討、也不願讓自己淪為制度奴隸的街頭女孩。
這趟旅行也使齊娜學會了尊重、包容、乃至欣賞不同類型的人。如離鄉背景、隻身過著漂泊生活的男子畢羅,討厭被水泥牆予人的窒息感,寧願忍受幾個禮拜不洗澡的體味也不願意住旅館,他以汽車為家的遊牧民族風格,偷取電線桿的電來點亮水晶燈、為她精心佈置一個溫馨的家的突發奇想,為他倆的流浪生活增添些許浪漫的色彩。
因此,與其說齊娜的這段旅程是“尋愛之旅”,不如說是女人追尋自我、找回生命的能量、重新出發的發現之旅,一段尋求與異國文化水乳交融的和平之旅。
音樂是唯一的朋友
在吉普賽人孤獨的漂泊生涯裡,惟一自始至終陪伴他們的,便是音樂!然而,吉普賽音樂所呈現出的,卻不是這個民族處處受人歧視、排擠的悲情,反而充斥著熱情活潑與亮麗動人的色彩,十足展現了這個民族強韌的生命力,搭配色彩同樣鮮明的吉普賽服飾,狂野浪漫的佛朗明哥舞蹈,幾把弦樂器、一個手風琴,以及歌者聲嘶力竭的吶喊,已然將這個民族既慷慨熱情、又孤獨脆弱的本質展露無疑。
而【尋愛之路】中舞蹈與音樂的重要性,相較於東尼‧葛里夫的前作,更是變本加厲,甚至越俎代庖、取代了導演的地位,成為整部電影的中樞神經,全面操控劇中人物的肢體語言與內心情感;而某些場景中,音樂甚至起了魔音穿腦的反效果,不但令主角感到痛苦,也同樣地令觀者感到窒息;如齊娜與瑪莉在餐廳裡隨著歌曲的旋律,一面狂摔碟子,一面瘋狂地將身體如陀螺般地甩轉著;又如齊娜與瑪莉離開餐廳以後,被一群拉著小提琴的吉普賽樂師尾隨,小提琴的旋律越來越急促,不斷地刺激著齊娜的神經,直到令她崩潰為止!雖然我不知導演此段的用意為何,但是,音樂在此所顯現出的,不再如往常一般,有著撫慰心靈、或者喚起柔情的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可怕的魔力,猶如吸血鬼般,令人畏懼卻又無可自拔。
比較突兀卻充滿卓別林式喜感的兩段“驅邪儀式”,卻是我覺得最為成功的影像與音樂的結合。教徒們手持油罐和蠟燭、高唱著優美動人的聖歌,就在一切都顯得完美極了的當下,祭司將整桶牛奶徐徐地澆在齊娜的身上、臉上,完成了牛奶驅魔的儀式,而荒腔走板的宗教儀式演出,卻也因為優美的聖歌而給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場驅魔儀式則發生於男主角畢羅的身上,他原想藉由吉普賽音樂來驅離內心的惡魔──齊娜(以埃及法老王之眼來象徵),當他猛以啤酒瓶搥打自己的腦袋、正搥得起勁之時,一旁助興的音樂,倏忽地嘎然中止!樂師收起樂器離去,留下一臉呆若木雞、不知應該如何是好的畢羅。
結語──吉普賽魅惑
或許因為吉普賽文化的魔力,促使【尋愛之路】中、這對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的齊娜與畢羅,生命終於有了交集,讓失落愛情的女人尋獲了她夢寐以求的愛情,而嗜錢如命、五湖四海漂泊的畢羅,終於願意為他所愛的女人找一個遮風避雨的家,雖然,如此的生活方式有點違背吉普賽文化的傳統,但是,這對俗世男女,卻也因為放棄了各自的成見與堅持,而得到了幸福。
作者簡介:
悠遊於創作與夢想世界中的彭怡平,是個喜愛美食、熱愛電影、欣賞藝術與音樂、崇尚旅行冒險的生活藝術工作者。
巴黎索爾本第一大學電影電視系博士先修班學成歸國後,自許為「生活藝術工作者」的她,在撰寫博士論文的同時,絲毫沒有放慢腳步,不停地將熱情集結成文字影像,並且數度舉辦個人攝影展作品散見各大報章雜誌,先後完成數本著作,研究與創作主題從世界飲食文化與藝術、電影藝術、國家歷史文化,發展至爵士樂與攝影藝術,對影像藝術的創作與探索努力不懈,並致力於將學術研究成果普羅大眾,以落實生活藝術於民間。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何瑞珠 (原文刊登於 壹周刊2007/1/18)
  初看東尼葛里夫狂放的吉普賽電影很難不驚艷,他的電影自成一格,和你看過的任何電影都不同;葛里夫只拍一種電影,敘事無章法,運鏡如行雲,一貫的流浪主題佐以天籟般的吉普賽民謠。

  【尋愛之路】仍是部典型的葛里夫電影,這次羅馬尼亞的蓊鬱大地令人神往,電影主題如烈酒般猛,再加上男女主角都在西方藝術院線中占一席之地,這讓葛里夫的新作堪稱他從影以來最商業的一部。
  義大利女星艾西亞阿基多向來能融合任性狂野和脆弱渴愛於一身,是這個願為愛奔走過半個地球,也為愛痴狂角色的不二人選。男主角是曾在柏林金熊獎電影【愛無止盡】中搶盡目光的畢羅優雷,他再次詮釋陷入愛情的浪子,這兩個擅長演瘋狂角色的演員同台較勁,難怪整部片都彌漫著狂暴濃烈的愛情氛圍。
  男女主角雖為電影使出渾身解數,不過葛里夫的印記無所不在,這仍是部葛里夫重現吉普賽文化的電影,只不過,電影這個媒體和葛里夫強調的追尋自由、喜歡逃脫束縛的吉普賽民族性恰好相反,也讓葛里夫的電影比較像是披上吉普賽花布的法國片。
  會去看這部片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兩星期沒洗澡是什麼滋味,電影中瘋狂的主角只是恰好符合觀眾心中的狂野異國幻想。葛里夫或許不知道,在他少小離開阿爾及利亞故里後,他就再也回不去了,他的吉普賽故鄉只剩在夢中,而電影工業的資本市場會逼著他用更多的色彩、音樂,甚至明星和癲狂氣氛來營造觀眾們共有的吉普賽幻夢,但沒人能看到真正的吉普賽。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政小四 (本文轉載自 政小四的部落格
  片如其名,即將於本週末在台上映的法國電影《尋愛之路》(Transylvania, 2006),搬演的正是男女主角在羅馬尼亞的德蘭斯瓦尼亞(Transylvania)地區尋找愛所經歷的艱困路途。透過描繪女主角齊娜(Zingarina)與男主角強加洛(Tchangalo)的互動,本片展現出有著不同主體形構的人們,在遭逢創傷性的心靈空洞時,雖有其不同的因應策略,卻有其同般的解決之道。


  確實,每個主體的精神結構都必然有個使自己寂寞到發慌的空洞──拉岡所稱的「物」(Thing)。也因此,人們傾向於遵循佛洛伊德所稱的「快樂原則」,填補該空洞以避免難以忍受的創傷。也許是因為良善的兒時經驗、親子關係與家庭環境,有些人能近乎完滿地填補空洞,以至於活得幸福快樂、心滿意足。
  在片中陪伴齊娜到德蘭斯瓦尼亞尋找其男友麥倫(Milan Agustin)的瑪麗(Marie),出手闊綽,並且在得知麥倫狠心拒絕齊娜後,催促齊娜趕快回法國療傷,便可說是精神結構較為穩定的主體:她總是知道自己有什麼東西、總是知道自己可以回到什麼地方、總是知道有誰還在等她。
  相對於瑪莉的近乎完滿填補空洞、精神結構穩定而幸福快樂,她的好朋友齊娜則始終填不滿心中那無底黑洞,以至於總是受到孤獨的啃噬,總是在找尋愛以填補心中空缺。於是,她幫助麥倫假結婚以取得法國居留權,卻也強烈地愛上了他,然而她那強烈到令人窒息的愛情索求卻促使麥倫寧可逃回羅馬尼亞也不要繼續留在法國賺錢。
  齊娜以為麥倫乃是被遣返,只好為愛走天涯,到羅馬尼亞尋找他。然而尋獲的結果卻是麥倫狠心地說出了他的真心話:他從來不曾愛她。原本滿懷希望的齊娜頓時直面心靈空洞、創傷真實,因而陷入極大的精神痛苦。她不覺得法國有她需要(需要她)的人或物,於是就放瑪莉鳥,開始了自己在德蘭斯瓦尼亞流浪的旅程。
  期間,她若不是有如「無頭的」獸,既「死」而又「不死」地頑強掙扎痛苦狂叫,亦即陷入死亡驅力(death drive)那難以忍受的物-執爽(Thing-jouissance)的永恆騷擾,就是不停地找尋能夠填補心中空洞的替代性對象,例如吉普賽小女孩、小老鼠、小狗等。所幸最後她在與強加洛的互動中產生愛苗,並生下前男友的小孩,而終獲心滿意足的幸福精神狀態。
  不同於瑪莉近乎天真無暇的精神完滿,也有異於齊娜的任憑創傷吞噬自我,男主角強加洛展現出因應心靈空洞的另類策略:他犬儒地輕蔑愛,並且認為只有黃金才最值得追尋,以便否認自己的空虛以及對於愛的需要。舉例而言,當他在車上看到之前在酒吧高談愛情的齊娜如今竟是失魂落魄地與吉普賽小女孩走在一起時,他便趕緊下車朝她譏笑:「這世界真是充滿了愛!」
  然而即使是再怎麼尖酸刻薄、再怎麼輕賤愛的犬儒,也會有真情流露的時候。原本自由自在慣了的強加洛即逐漸愛上齊娜,甚至寧可捨棄自由之身也要接受她與前男友的小孩。
  如此看來,《尋愛之路》乃展現了三種主體與心靈創傷空洞之間的關係:透過良善的早期經驗來近乎完滿地填補之;沒有良善的早期經驗而總是陷入令人發慌的寂寞;藉由犬儒的嘲諷來抵禦創傷的真實界。然而不論是何者,人們要能過的幸福快樂,還是必須要擁有愛(當然,要能過得批判、逾越、脫俗則又是另外一回事)。第一種人在成長過程中已接受很多愛自不待言,真正需要尋找愛的乃是如同齊娜與強加洛一般的紅塵男女。因此,本片相當適合推介給有著類似心靈痼疾的影眾觀看。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Hommy (原文節錄自部落格 禁止的語言我來說
這是【北非行路遙】導演東尼葛里夫(Tony Gatlif)的最新作品,
而這也是2006坎城影展的閉幕片,
且讓我隨著導演所執導的一些片名以及劇中的劇情,一路公路的描述下去。

在錯誤的愛情裡,原本相愛的人最後都變成了,過客,
一個懷孕的吉普賽女郎,一個穿著龐克有著相似面容的女子,
一起踏上神秘的「德蘭斯瓦尼亞Transylvania」,傳說那是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的故鄉,
隨性放蕩的生活態度想在夢幻詭譎的城市尋找愛情追尋安定。
聽到算命的預言後,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開始了,搖擺吉普賽,
每一個小節的音符在搖擺之間找到了平衡,愛情就在不遠處?
陌生的男子看著女郎手上畫的眼睛圖案,
好奇的詢問妳在追尋什麼?愛情,
那你又在追尋什麼?黃金,
愛情可以用金錢衡量嗎?
好不容易聽到熟悉的音樂,找到想要找尋的那個人,卻變成心碎的開始,
數不完的陌生人跳著笑著享受節日的慶典,女生的身影被隱沒之中,
夜晚,音樂再度響起,放蕩抓狂似乎著魔,破掉的平盤好似記憶全毀壞,欲罷不能。
為了愛情,究竟可以追尋多遠?北非行路遙,太浪漫,
在德古拉之城卻狠狠被吸一口,血小板來不及凝結傷口依舊殘破血溢不停,
一路車程的癲頗濫泥噴濺阻擋視線,女子下車將它擦拭乾淨,
女郎前方的所視逐漸清晰,但她的內心陰霾卻沒辦法因此一抹而去,
留下了畫上眼睛的紙條,離去。
路上,女郎重新遇到在酒吧的陌生男子,男子大聲的嘲笑,愛情!看妳追尋到了什麼!
男子看不慣女郎被愛所困靈魂失所的模樣,帶她到了教堂做了神秘的儀式,
乳白冰冷的牛奶從頭灌下,被潔白徹底乾淨的洗淨,
女郎前方的所視逐漸清晰,但她內心所愛的人似乎還殘留影像,
男子將女郎拉走,開車離去。
追尋愛情,與尋找黃金的兩人,不同目的下卻有著同樣吉普賽放蕩的隨性,
現實與浪漫可以取得平衡嗎?女郎一次又一次的重擊,宣告著愛情終將勝利?
吉普賽太浪漫,男子說旅館不是用來睡覺只是用來洗澡,
在路邊脫光衣服隨便做愛,遇到灰熊翻找垃圾桶找尋食物滿足食慾,
而他們翻雲覆雨用力填滿爆發的性慾,彼此不同內心的渴望在那畫面全部飽滿,
愛情與麵包輕與重之間有了完整的解答,
輕聲快速逃跑之後,最後的還是緊緊相擁入睡,擁抱是必須。
女郎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
終於在寒冷的冬天不知名的地點生下了已被父親拋棄的嬰兒,
男子害怕的就連抽煙也反了過來,
點燃濾嘴吸著苦澀的菸草,濃烈嗆鼻的滋味狠狠被吸入肺中,
他開始逃避,不敢面對的是即將撫養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還是愛情?
請來的樂隊,以為是慶祝新婚,卻是為了自己,
學著女郎在酒吧吉普心碎的搖擺,他站在冷冽的風中,提聲輕快的奏起,
拿起一罐一罐的酒瓶往自己頭上砸下去,敲打劇烈的破碎聲音試圖讓自己的思路明晰,
在酒吧裡,他用錢打發了坐在身邊性感的女子,愛情可以用金錢買到?
一口喝下濃度極高的烈酒,發現了在前方的玩具灰熊,
上緊了發條,隨著灰熊的左右搖擺,於是所有糾結不清的繁複全都回到了基本,
愛情不需要理由,愛情不用尋找,在過多的放浪情緒也會有適當的居所。
註:過客,搖擺吉普賽,北非行路遙,皆為 Tony Gatlif的作品。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7.01.04 中國時報 〕 張士達/綜合報導

曾以「北非行路遙」勇奪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法國導演東尼葛里夫(Tony Gatlif),是許多金馬影展影迷絕不會錯過的一位導演。他以吉普賽音樂與影像奇妙結合的魔幻功力,尤其令人嘆服。東尼葛里夫的新片「尋愛之路」,將首度在台灣院線上映,看他的電影,不必嗑藥,光靠音樂,就可讓人從靈魂到肉體徹底進入另一種忘我的神奇狀態。 出生於北非阿爾及利亞的東尼葛里夫,由於獨特的出生背景和興趣品味,令他對吉普賽的音樂及文化相當著迷;深刻的影響,也完全展現在他的作品中。為了他的作品終於將首度在台灣院線上映,片商並與上揚唱片合作,同時引進葛里夫「尋愛之路」、「北非行路遙」及「過客」等3部電影原聲帶,喜愛電影音樂的影迷不可錯過收藏的難得機會。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愛之路】延續東尼葛里夫在【北非行路遙Exils】、【過客Gadjo Dilo】中大量音樂、舞蹈和追尋自我的風格;以赭紅色的燈光為底,部份場景更挑選在清晨及黃昏時刻,抓住那僅有的20分鐘,讓靛藍的天空搭配黝黑的大地,大自然微妙的光暈變化,完成難以言喻、又不可思議的視覺效果。從秋山紅葉到白雪靄靄,雄偉綿延的山勢,漫溢出緩慢靜謐的文化步調;再將人性的美麗與醜陋混合在一起,以激昂的熱情音樂舞蹈,和吉普賽服裝的鮮明色彩,營造出流浪生活的浪漫情懷。導演才氣縱橫,帶有東歐的沉鬱氣質與傲骨,卻又不失法國人的幽默與輕快;加上男女主角淋漓盡致的感性表現,極具震撼力,本片獲選為2006坎城影展的閉幕片,說明葛里夫在世界影壇的不凡地位。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齊娜來到夢幻之城「德蘭斯瓦尼亞」尋找她的愛人,他們曾在法國相遇相戀,但是男友麥倫卻沒留下隻字片語,突然離開。齊娜決定和好友瑪莉一同前往,她將自己的身心都投入這塊迷人的大地,尋找她浪漫的愛情。在一個異教徒的祭典上與男友再度相遇,男友卻依然毫不留情地拒絕她。傷心和痛苦之餘,身邊的瑪莉又不斷提醒著她的過去,齊娜選擇放下一切,獨自在德蘭斯瓦尼亞裡流浪。直到在旅行的路上,她遇到另一個寂寞又豪放不拘的男人,愛情的故事又將重新開始……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