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復興家庭台福教會傳道)
(本文轉載自2008年元月31日2865期基督教論壇報生活版)

音樂在電影魔笛中並非是「配樂」,這乃是一部可以完整欣賞莫札特歌劇魔笛的音樂電影,戲劇元素在此片反成配角。 

◎石明玉
 
自1791年莫札特創作的前衛歌劇《魔笛》首演,至今兩百多年來,無疑是一般民眾最熟悉的歌劇旋律,無論是夜之后的花腔女高音、捕鳥人帕帕基諾與潘蜜納公主的二重唱《知道愛情的男人》等,就算不曾看過全本的歌劇魔笛演出,也會聽過其中片段的旋律或歌曲。 

集結電影和歌劇界菁英製作 
這部花費千萬歐元,集合了英國與歐陸等電影與歌劇界菁英所拍攝的電影版魔笛,雖以英語發音與演唱,但在音樂上卻是保留了莫札特歌劇的原汁原味,是喜愛歌劇的朋友值得觀賞的一個版本。 
本片由英國文化藝術界泰斗彼得摩爾爵士(Sir Peter Moore)所創立的基金會製作,找來英國戲劇頑童、擅長將莎劇改編為電影的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擔任導演、編劇。歌詞英譯由2007年金球獎紀錄片得主史蒂芬弗萊精心翻譯,他以自身與躁鬱症共存的生活記錄而得獎,也是英國老牌演員與作家。攝影與美術設計、服裝設計等也都為奧斯卡入圍者、奧利弗獎項(為紀念勞倫斯‧奧利弗爵士在表演藝術的終身成就所設立的獎)得主擔任金牌製作班底。 

影片中最重要的音樂部份,則由美籍世界指揮家詹姆斯康隆(James Conlon)指揮歐洲室內管絃樂團,與音樂指導。劇中演出人員皆為歌劇界一時之選,同時也相當上鏡。有俄國花腔女高音莉尤波夫飾演夜之后、德國頂尖男低音與葛萊美雙獎贏家雷內飾演薩拉斯卓。
 

完整保留歌劇演唱比重 
整部電影完整保留歌劇演唱的音樂比重,但又兼具電影運用鏡頭說故事所帶來之臨場感。導演肯尼將時空改編至第一次大戰前的英國,但在場景中卻延續了莫札特原劇的奇幻與童趣的空間,深入地底蜿蜒頎長的壕溝與高聳入天城堡的對比,在視覺效果上,的確較舞台有限的場景變化,來得生動且充滿設計感。 

夜之后與薩拉斯卓的對比也非常好看,夜之后口口聲聲的唱著說:薩拉斯卓是個窮兵黷武的屠夫,但她卻是坐在坦克車上威風凜凜的出現在年輕士兵塔米諾前面,到底誰是獨夫呢?薩拉斯卓亮相的場景卻是與廣大勞動的人民一起同行同止,看到人民對於大將軍的愛戴,塔米諾不禁也混淆了。而夜之后著名的花腔哭嚎,導演肯尼居然只重複的運用女演員的口腔特寫,實在和莫札特本人的愛玩性格很速配! 

這部電影以歌劇音樂為主要表現,觀眾一定要帶著聆賞音樂的期待去欣賞電影,而非觀賞電影的心態去看戲;音樂在電影魔笛中並非是「配樂」,乃是一部可以完整欣賞莫札特歌劇魔笛的音樂電影,戲劇元素在此片中反而是歌劇魔笛音樂的配角,只是為要烘托音樂,將歌曲表達更加淋漓盡致,和台灣一般大眾素來所習慣好萊塢模式電影,實有天壤之別。(作者為復興家庭台福教會傳道)(本文轉載自2008年元月31日2865期基督教論壇報生活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