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gman
文:ryan。

原來,這六個故事,正是以六種不同的情境、姿態,悄悄向童年告別。
台灣電影筆記
網站對於「場面配置者(Metteur en scène)」此一專有名詞的解釋如下: Metteur en scène有時與英文中的「director」互用,法文原意為「場面配置者」,但另一層的延伸意指才華中庸的導演,並暗示該導演只是將演員安置到場景中,然後照本宣科拍戲,因此用Metteur en scène一詞來稱呼導演,有藝術評價不甚高的涵義。當然根據著名電影學者Andrew Sarris的說法,Metteur en scène並不全然算是一個負面的字眼,而所謂「作者」(auteur)此一名詞也未必能恆久保有其「絕對性」,並非每位導演其創作生涯中的每部作品都值得冠以作者之名

從Metteur en scène – auteur這個帶有「非相對性演化」關係的微妙面向來欣賞《6個大師的童年》(Enfances),我想應該會是一個非常有趣(同時也最合適)的切入點。本片由Yann Le Gal編寫劇本並兼任第一段短片〈門後的秘密〉(佛列茲朗部份)導演,另外六位導演(第四段〈拜託開門噢〉由兩位導演合導)則肩負著將奧森威爾斯、賈克大地、尚雷諾、希區考克、柏格曼等五位大師的童年故事搬上銀幕的重責大任。很自然地,這又是一次看準國際藝術電影市場潛力的「命題作文」,目標觀眾自然是那群一見大師之名就會心甘情願掏錢買票的死忠影迷(本片其實也讓我想起了張作驥所導演的「爸…你好嗎?」父親系列短片)。幸好,相較於三段式短片《愛神》、《東京狂想曲》的令人失望,或者多段式集錦《巴黎,我愛你》、《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質素上的嚴重參差,《6個大師的童年》由於統一採用Yann Le Gal的劇本,所以呈現出一股相當協調的詩意美感(除了讓幾位非法國人的大師講流利法語實在有點怪之外),絕對稱得上是值回票價。

對於大師影迷來說,無論佛列茲朗的家庭血緣身份秘密、奧森威爾斯的戀母情深、賈克大地的課中偷閒、尚雷諾的午後森林奇遇、希區考克的戰慄童年教育、還是柏格曼的掐妹經驗,片中每個段落都有一個相當明確的切入點,表現方式也刻意與大師作品美學做出直接且明顯的連結,同時更巧妙透過大師的童年故事裡所傳達的中心思想,偷偷洩漏了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蛛絲馬跡。

對於不熟悉大師的一般觀眾來說,縱然少了多重指涉的影迷藏寶圖式交互辯證樂趣,《6個大師的童年》仍是一部平易可愛的小品。佛列茲朗的〈門後的秘密〉、奧森威爾斯的〈少年的凝視〉、希區考克的〈魅夜〉及柏格曼的〈童年殺人事件〉不約而同聚焦於不同時期的母子關係,或是質疑、或 是依賴、或是扭曲、或是佔有;至於賈克大地的〈拜託開門噢〉及尚雷諾的〈秘密基地和舊皮鞋〉則是關注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反抗期」(這也是全片最具批判意識且光彩奪目的兩段),他們歷經了哺乳期之後的漫長孤獨,歷經了種種渴求認同卻屢遭切割的無奈失望,他們只好以一派的直率天真,企圖對抗社會規範、消弭所有階級與界線……。原來,這六個故事,正是以六種不同的情境、姿態,悄悄向童年告別。Yann Le Gal經由六則生命剪影,有系統地橫向素描上個世紀初期中上層社會兒童在不同階段的生活態度與內在思緒,在迷人的懷舊氛圍之外,還散發出普世皆然的感人力量,並未被大師的厚重招牌給綁住了手腳,委實難得。

《6個大師的童年》由七位在資 歷上仍屬新銳(其中有幾位已得過重要國際影展的肯定)的場面配置者(Metteur en scène)所執導,透過六部短片作品「再現」他們眼中的影史大師(auteur)身影。現階段,這群新銳導演自然以修煉成一名合格的「場面配置者」(此名詞在此不帶負面意義)為第一要務。假以時日,他們其中是否有人會飛速進化拍出一部貨真價實的「作者電影」呢?我如此期待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