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LESPLAGESD'AGNE.jpg

聯合晚報╱聞天祥

舉凡作品,多少都有創作者自身的投射。但是直接陳述自己的人生卻不見得輕鬆。不僅是「情怯」這類心理障礙,更多時候是少了客觀的距離後不知剪裁,而陷入到自 殤或自得的泥沼,甚至自以為是。然而安妮華達的自傳式作品「沙灘上的安妮」看似瑣碎,卻在回溯記憶的工程裡,展 現了她的純真、勇敢、包容與智慧。不說大道理,卻滿篇哲思;信手拈來,盡是詩意。


被尊稱為「新浪潮祖母」的安妮華達,堪稱影史地位最崇高的女導演,超越半世紀的導演生涯,足以讓她的豐功偉業,佔滿整個篇幅。但是她沒有,講自己的出身, 總不忘拍拍那些曾影響她的,對觀眾而言完全陌生的鄰居、朋友,但她對人的特殊觀察,總有辦法令你會心一笑。不時還來段歷史重演,有時是她演自己,有時找人演她;同樣的,這些故友或他們的孩子,也可以粉墨登場示範一下過往的生活。就像在巴黎的大街上鋪上沙,上面卻是一堆人模擬華達工作室忙碌的情況,工作與休閒形成有趣的對比;即使大雨傾盆,華達都能幽默地對著剛架設好的假鳥們,自我解嘲。


這種幽默與其說是天性,不如說是經過椎心刺痛與無盡包容的修練成果。影迷眾所皆知,安妮華達有個同樣知名的導演老公傑克德米(「秋水伊人」、「柳媚花嬌」)。雖然從德米作品的蛛絲馬跡,我曾經有過懷疑;但是當華達在本片親口說出德米曾經離開,而且回她身邊時已身染愛滋的往事,還是無比震撼的。震撼我的不只是德米的真正病情,更是華達的包容與愛。請別拿「真正的女性主義者這時應該怎樣怎樣」的屁話來告訴我什麼是「政治正確」!

18460622.jpg

 

華達要在德米生命尾聲為他拍 出「南特傑克」(1990),是要有多大的力量!我一點都不懷疑「南特傑克」之所以成為電影史上最美的情書與她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正是出自於此。看華達談起德米,依然淚眼潸潸,很難不動容。


agnes varda.jpg

近年,小型數位攝影機的普遍率愈來愈高,其實全球最佳代言人就是安妮華達。2000年的「艾格妮撿風景」(為什麼一下叫安妮?一下叫艾格妮?我也覺得很困 擾)說明了即使沒有財力和體力調度龐大劇組、大型機具,一台小小的DV,也可以因為拍攝者的慧心獨具,達到更親密更細膩的境界。當時年過七十的安妮華達自 己拿起小攝影機從馬鈴薯拍起,繼而變成一部透視法國社會與個人內在的經典紀錄片,由小而大,見微知著,足見其不被外物所役的境界。「沙灘上的安妮」像是這股精神的延伸,不過片頭片尾,在沙灘上、在院落中,華達都用了鏡子重構了自己與環境的關連,像是參悟了鏡花水月,又像對電影本質的一個反思。

這是一部「私」電影,內在格局卻很大。八十歲的安妮華達,有太多值得我們親炙的東西。作為一個導演,她用影像來分享;做為觀眾,我們何其幸運。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544477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