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3-27中國時報 ﹝周報影評﹞
◎文 / 張士達

IMAGE 007 copy copyright Yorgos Lanthimos.jpg 
這是一個看似荒謬突梯卻又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一個封閉的家庭,三兄妹彷彿被圈養的家畜般,在被圍牆圈起的家中長大,從未接觸過外面的世界。在父母發明的家庭教育以及全無社交生活經驗之下,他們發展出怪異的思考行為模式,以及種種百無聊賴的自娛遊戲,活在一個自我建構的規則與空間裡。

 ★封閉的空間 意義規範扭曲變態

 《非普通教慾》是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第二部長片,並代表希臘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片中除了希臘語發音之外,看不出任何指涉特定時空的元素。這個家庭的父親,為他的家人建立起封閉生活中的各種規範,例如當孩子們的犬齒掉落,才表示他們可以長大離家,面對外面危險的世界。這個小小國度的自我格式化相當徹底,就連外面約定俗成的語言,在此都有了新的意義,例如貓是一種可怕的怪物,殭屍則代表一種小黃花。正在長大的兒子的性事,則由父親雇請一位陌生女子來到家裡供他發洩。所有的制度都比班級和軍隊更加嚴密執行,不容許任何踰矩和失誤。

IMAGE 010 copy copyright Yorgos Lanthimos.jpg  

 ★現代的縮影 道德規範宛若虛設

 片中透過一個被架空的封閉世界,卻建構出一個普世共通的寓言。缺乏色彩的蒼白環境,突兀地被去頭去尾的斷裂畫面構圖,都呼應著片中兒女們毫無自主能力與創意空間的無味生活,以及他們彷彿被監禁截肢的人格養成。最震撼人心的則是,當所有的意義系統與價值體系都被歸零而重新建立之後,原本看似最簡單的行為與事務,竟然都可以在一瞬間驚爆出最讓人匪夷所思的變異,並以各種最暴力或變態的形式呈現。而人性的幽微慾望在被約制型塑的侷限之下,究竟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突圍而出?

 《非普通教慾》片中的世界很小,反映的卻是整個當代社會的縮影。當媒體以聳動標題決定新聞方向,並武斷地定義新聞人物與事件;當網路生態迫使一個誘人的標題成為比內文更重要的取捨標準;當社會因叫囂群眾的聲勢與壓力,而讓是非對錯輕重緩急都跟著模糊,其實也都像這個片中的家庭一樣,因價值、意義的內爆,而讓所有的倫理道德規範也形同虛設。

 ★僵化的思考 瞎子摸象得意叫囂

 本周在台灣,也有鮮活的例子正在發生:一位作家教師因為在臉書上,在特定的情境中以自我定義的方式使用了「霸凌」這個字眼,卻遭學生爆料而被媒體大幅報導,「一個使用了霸凌這個詞語的老師」,因此搖身成為了「對學生進行霸凌的教師」。一個原本是創意的詞語使用被無限放大,而被坐實成了莫須有的罪名來源。這是另一種《非普通教慾》的真實樣本:封閉僵化而缺乏自主能力的思考,讓每一個人都成了只能跟著別人學狗吠叫的弱智孩子,明明是瞎子摸象卻得意叫囂且自以為樂。片中讓人驚恐的虛構故事,其實正在我們身邊的大環境裡,以更加驚人的規模真實地上演著,這才是一部電影所能提醒觀眾的最大恐怖所在。

 解剖檯評分: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