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lia2.jpg  

文/洪光遠 

本片讓人聯想到同樣描寫出身街頭、最後站上國際舞台的香頌歌后--琵雅芙的《玫瑰人生》,因為兩人有太多的共同點:成長於破碎家庭、被父母遺棄而由祖父(母)帶大、憑天賦嗓音在街頭鬻歌、以民族音樂從小酒館唱到國際音樂廳、未斷過的複雜男女關係、愛上先她而去的有婦之夫、不斷被至親背叛、,其中最大的共通點,在於:都用靈魂歌詠出她們對生命的熱愛。此外,本  片與《玫》片還有一處相同:以一場重要的演唱會作為全片開場後,穿插主人翁生命片段的回顧,並於片尾回到該演唱會作結,似乎意味著她們的舞台即為其人生,失去了舞台,也就失去她們生存的意義了。

全片結構相當獨特,以阿瑪麗亞罹患腦瘤、孤獨面對死亡恐懼,在生死邊緣間掙扎的時刻,回顧她一生的愛怨情愁,片末以一通宣告病情轉安的電話作結,對生命的眷戀,顯然是本片一個重要的主題。

DSC_0132.jpg  

她對死亡的恐懼,緣自被父母遺棄的童年、至親(妹妹與戀人)的亡故,及不斷見到伴隨鐘聲的「死神」(尤其在孤獨時)影像(只是代表她恐懼死亡的幻象?)。因為恐懼與害怕孤獨的心理,使她重視摯愛的陪伴,沈溺於一段又一段的男女關係中;對於能可以換取感情的金錢財物,自然喜捨樂得,而令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背叛。所幸有著妹妹瑟萊絲與夫婿西撒的相挺、及多位貴人的知遇與提攜,這些溫情的滋潤,或許是使她多次自絕望中引退、從自憐自棄的深淵中重生的力量。

DSC_0462.jpg  

在片頭1974年葡國脫離軍權統治後的首場演唱會中,只見她不顧敵意與噓聲,毅然站在台上,演唱著一首首代表葡萄牙民族情感的法朵之歌,象徵藝術總會跨越政治的籓離而獨立存在著,同時也見識到她為自己的演唱生命,願意傾力捍衛的信念與勇氣。相對於此,片中還有另一場、更令人動容的演唱會:夫婿西薩僱船載她到一處河岸碼頭,對著岸邊付不出高額演唱會門票的民眾,同樣吟唱著一首首代表普羅大眾心聲的生命之歌,融合了藝術演出的所有元素,更是成功地展現出「法朵」的動人魅力!光憑這兩場音樂會的對比,不難領會導演對阿瑪麗亞與法朵有深刻的瞭解、以及他善用電影語言不凡的功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