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2 中國時報 ﹝周報影評﹞
◎文 / 張士達

jose y nora jovenes beso.jpg

解剖檯評分:84
 

  從美國的影集《六呎風雲》到台灣賣座的小品電影《父後七日》,再到如今在台上映的墨西哥電影《妻別五日》,不同文化體系、宗教信仰的人們,在面對親人死亡時所反應出的壓抑、逃避與抗拒,竟是那麼令人驚訝地相似。死亡原來只是另一個階段的起點,生者所要作的功課,由此才剛要開始。

  在《妻別五日》中,一對老夫妻在結褵30年後因長年失和而離婚,從此在同一條街上分住兩側隔街相望。有天妻子所訂的大批冷凍肉品,因送貨無人回應而轉送到他家來,他只得跑去前妻家開門,卻發現她已在床上平和地仰藥自盡。

fs nora.jpg  

  墨西哥女導 探究生死課題

  這是一場沒有呼天搶地的死亡。妻子從年輕時就多次尋死,罄竹難書的紀錄早已無法為最後的得逞賦以任何震撼。在片頭我們只看到一名老婦的身影,有條不紊地打點家中瑣事,隨著老先生來到她家,我們才跟著他一起發現,那些瑣事原來都是她早已縝密計畫好的後事。桌上有煮好的咖啡,冰箱裡一盒盒備好的食材,以各色便利貼簡單說明。該收納的都已收妥,包括隨著死亡一起塵封的祕密。

 但透過種種蛛絲馬跡,老先生的好奇心卻被熊熊燃起,他發現原來不論是兩人還在一起時或是分開後,原來前妻的生命裡還有這麼多他所不知道的角落。

  在劉梓潔自編自導的《父後七日》中,子女因台灣特有的喪葬習俗,而被迫以一種看似荒謬喧鬧的方式來面對親人死亡,同樣自編自導的墨西哥女導演瑪莉安娜錢尼歐,也同樣以個人家族故事為靈感而拍出《妻別五日》,並同樣透過宗教儀式來造成亡者親友間的衝突。

jose saca ninas ataud.jpg  

  為死者送行 情感牽動衝突

  因死者信仰猶太教,卻又正逢逾越節時期,屍體若沒在當日下葬,就要等5天後才能進行,他們唯一的兒子又剛好遠行,老先生因此被迫留下守靈。對信仰嗤之以鼻的他,本想花錢找耶穌教會的禮儀公司速戰速決,兒子卻堅持不肯,但猶太習俗卻又不允許自殺的人以傳統方式安葬,大家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但這一切難道都是前妻早就盤算好的一場佈局嗎?如果是,又是為了什麼?

  《妻別五日》的九成場景幾乎都發生在這名過世老婦的家中,來來去去的不同體系的喪葬人員,以及分持不同信仰的親友,各自以他們相信的方式處理後事並為死者送行,也反映出他們與死者的感情與關係。在最小的格局裡,導演以最內斂的方式,細膩地呈現種種看似一觸及發卻又被迅速被整合壓抑的衝突。

jose sonrie carta.jpg 

生者的妥協 引人省思咀嚼

  但最大的風暴核心,仍是在於這位老先生的內心世界。他曾以為早已不在乎的,如今卻意外被推到他眼前而讓他無法逃遁。他原本種種不論是為了什麼理由的堅持,則在這幾天之中經歷了峰迴路轉的軟化或妥協。最終愈發清楚的,竟是他與前妻的關係以及兩人之間的感情。

  這是一部乍看無波無浪,看後卻讓人省思咀嚼的電影,想要追求最終解答的觀眾則恐怕無法如願,因為片中並不提供這樣簡化的出路,正如我們不論經過多少的抽絲剝繭,也未必能真切地了解已經辭世的人究竟是何念頭,生者最後所能企及的,終究只有自己心中的釋然與和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