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TTENBERGA4拷貝.jpg

文/作家影評人 林郁庭 轉錄自郁庭的小宇宙

一股另類美學的新勢力,於希臘新生代導演作品中漸成氣候,論者稱之為「希臘電影怪浪潮」(weird wave of Greek cinema),更有人推測希臘近年的騷動與經濟危機,就了新希臘電影這股不安定、溢出常軌的能量。怪浪潮裡最特立獨行的兩位導演Yorgos Lanthimos和Athina Rachel Tsangari,顯然不同意這種說法──儘管Lanthimos拿下坎城另一種注目最佳導演獎的《非普通教慾》(Dogtooth, 2009)呈現威權而扭曲的家教下成長的兄妹,以為貓是邪惡怪獸、殭屍是黃色的小花,走不出的高牆下禁錮的慾望,最終得以亂倫宣泄;Tsangari《愛的抱抱》裡拿下威尼斯最佳女主角獎的新科影后,於片中埋首動物星球系的自然紀錄片,黑猩猩肢體語言與鳥類求偶動作,是她過渡到人類社交模式的啓蒙,片首她與死黨女女舌吻而後如纏鬥的貓弓身咆哮的長鏡頭,相當搶眼卻又極度無味(這個吻絕對無法讓人血脈賁張)。

ATTENBERG_STILL 17.jpg  

Tsangari坦言不喜歡《愛的抱抱》被說是離奇怪誕,她的女主角只是非常有原則,不善與人交往,並非怪胎。 導演表示她專注於生物層面大於心理層面,我們大可以一種自然紀錄片裡觀察動物的方式去看女主角,「也就是帶著一種科學的溫柔。」《愛的抱抱》確實是溫柔的,特別相對於《非普通教慾》的冷凜。它處理了人在成長必須經歷的兩大課題──性與死亡,這兩者的並列當非偶然,邁向高潮(法文說的petite mort/小死亡,片中女主角偏愛法國流行歌曲和Suicide自殺樂團,也不是沒有原因)與邁向死亡,畢竟是同質性極高的過程,也需要相當地坦然以對。少女的徬徨與笨拙,再自然不過(那或許也是單親家庭社會適應性不良的問題),協助患了絕症的父親處理身後事,穿梭於醫院與同樣不帶人氣的工廠之間,連夾縫中出現的海景,都如此灰藍陰鬱,讓人透不過氣來。片中色調最溫暖的,還是肌膚之觸的瞬間:少女生硬地接近喜歡的男人,漸趨自在,性幫助她能承受將近的父親之死,片刻的溫存是美好的,也許不是生命的出路,但她會知道怎麼走下去,即使鏡頭與我們的期盼,離開終於稍顯開闊的海,再回到工廠與泥地。

 

ATTENBERG_STILL 05.jpg   
Lanthimos雖不認為有所謂浪潮或學派形成,新電影的出現不是偶然,與希臘的政經情勢不見得有對照關係。對於他與Tsangari都在作品中關注成長的問題,他表示希臘的問題在於政經都以家族方式在運作,這或許是為什麼新生代影人對家庭劇特別感興趣,或是想要反動。他在《愛的抱抱》裡面友情演出少女的男友,《非普通教慾》則是由Tsangari擔任製作,他們的Haos Film合作成績驚人,但最初的考量,只是在艱困而資金缺乏的拍片環境下,互相幫助互通有無,拍出小成本小格局的影片。長年在海外的Tsangari,以電影為媒介重新認識祖國:「希臘對它的國民來說都可能是未知的國度。我想自己去發掘它。」或許就像她的女主角,未必沒有成長的痛楚,但該是少一點生硬與侷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