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魔笛》在電影院放映?
這是一部電影,一齣音樂劇,一部比照歌劇時間長度的電影 (歌劇通常約16 0分鐘,電影135分鐘,略短)。有趣的是,這是一部將莫札特著名的德語歌劇 < Die Zauberflöte> 改編成完全以英語翻唱的音樂劇 <The Magic Flute>,這可不容易。電影版《魔笛》的片名原文 <The Magic Flute> 比起音樂界習譯的 <The Enchanted Flute> 更通俗易懂,把「德語版」歌劇變成「英語版」音樂劇電影,則更有全球市場的觀眾緣。也許學歌劇的人不會太欣賞一部改編成英語的電影版德文歌劇的,而對歌劇抒情調陌生的觀眾,也或許會感到這是劇情推展有些遲緩的音樂劇 因為這是一部幾乎是把一部歌劇從頭唱到尾的電影。
 
歌劇電影or電影歌劇
導演與編劇冒著雅俗失衡的危險所製作的這一部英語「電影歌劇」,卻是一部值得欣賞的「歌劇電影」。而我更認為,以<亨利五世>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演員兼導演的肯尼斯布萊納,他本人導演並親自改編劇本的現代版《魔笛》,對於學音樂與藝術的人,這也是一部充滿奇想和才氣洋溢的作品,更因為它豐富的改編劇情,多重的主題,動聽的音樂,和它驚奇的畫面,與突出的意象。
 
無論原著多麼複雜,改編劇本多麼概括,故事都是說,一個因為一見鍾情於美麗公主的男子,因為愛情而變得勇敢,卻不知覺的捲入一場光明與黑暗之間的爭戰,但最後憑著智慧,救出公主,戰勝邪惡,為世間帶來了和平。

 
歌劇中原本華麗卻厚重的音樂,在隨著畫面影像而調整音量與表現強度的融合下,從電影「配樂」的角度看,充滿了無比豐富的魅力,但這是原著音樂的詮釋,可不是配樂!經典名曲從抒情到詠嘆,從宣敘到滑稽搞笑,也令人無窮回味:如穿插了輕亮排笛的 <快樂捕鳥人之歌> 的耳熟能詳;<夜之后>第一幕的奮厲堅決,和第二幕<仇恨的火焰>的激越尖銳更令人驚愕;而結尾充滿喜感的 <帕帕蓋諾和芭芭吉娜>(Papageno / Papagena) 二重唱呼應本劇大團圓的喜劇調性,都讓人開懷大笑。但將演,唱,與劇情推展結合最自然的,則是女主角帕米娜與捕鳥人帕帕蓋諾令人深刻的一段二重唱:<那些感受到愛情的人>,在此,對心上人五年來一眼難忘的帕帕蓋諾嘴上唱著「我不相信一見鍾情」,而帕米娜卻衷心的回應 「真愛可以治療所有痛苦」,一直等到男主角塔米諾出現並唱出「我來為了拯救愛與美」。沒錯,這是齣一調到底的愛情戲,但也是一個有結構的劇本。
 
導演鋪陳了一個現代的戰爭場景,藉著一齣十八世紀的民族神話的歌劇,重新詮釋一個黑暗與光明,恨與愛,復仇與寬恕,戰爭與和平,蒙昧與理智,考驗與信任,世俗價值與音樂魔力的,多重雙主題迴旋曲式的愛情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