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jpg

文/ryan  轉錄自:關於電影,我略之一二...

阿薩亞斯過去的作品多是以當代法國為背景的小成本電影,誰知2000年的坎城影展,他竟跌破滿地眼鏡推出了改編自法國作家賈克夏多內(Jacques  Chardonne)作品的豪華古裝鉅作《感傷的宿命》,以近三小時的篇幅描述二十世紀初法國中西部一個以瓷器聞名的城市里摩日(Ligmoes)的大家族興衰史。不巧的是,當年的評審團主席雖是地主國的盧貝松,這部文人風格的電影自然不會合他胃口,最後大獎成了拉斯馮提爾的《在黑暗中漫舞》囊中物。

《感傷的宿命》的故事重心環繞在不幸福的富家牧師尚(查爾斯柏林飾)身上。1900年,保守的天主教氛圍徹底判了他與歇斯底里的妻子娜塔莉(伊莎貝雨蓓飾)的婚姻生活死刑,直到獨立積極的寶琳(艾曼紐琵雅飾)走進他的生命……。兩人的戀愛自是一番波折,豪門鉅產的鬥爭加上動亂的二十世紀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30年代大蕭條時止)背景,讓單純的羅曼史增添了史詩的厚度。



如果是台劇或韓劇,瀕臨崩潰邊緣的妻子一角大概會被無限制地醜化以增加戲劇張力,而她的女兒注定長大後得繼承母親的妒恨,返家復仇(前提是收視率要夠好才有辦法拖戲拖到第二代),爭奪財產失敗的親戚及他們的子女也會輪番報復男女主角。還好這不是在拍「法國版妻子的誘惑」,片中夫妻間許多面對道德責難的嚴厲時刻,都在親自改編劇本的阿薩亞斯筆下,呈現溫厚寬容的一面。而複雜的人際關係及富麗堂皇的服裝布景,也沒有讓電影淪為一張豪華的壁紙,因為阿薩亞斯過去幾部電影最精緻的地方,正是他對角色的尊重與細心描繪,即使背景移到一百年前,這項優點仍不例外。於是,無論是看似無意的浮光掠影,抑或一兩句感覺無關緊要的對白,其實在阿薩亞斯的作者打量下,想必對於雕刻角色的內心深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吧?有趣的是,即使拍的是時代劇,阿薩亞斯依舊不改向來偏好散文詩的創作特性,以不甚連貫的片段生命切片方式紀錄尚與寶琳生命中的美麗與哀愁。


6.jpg


本片卡司陣容堅強,向來以其孩子氣特質吸引觀眾的查爾斯柏林難得的成熟穩重、全世界最會演戲的女人伊莎貝雨蓓不計較戲份的偏執演出、而戲份最重的艾曼紐琵雅在電影裡有兩段演出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其一是描述寶琳得知情郎要迎回老婆後,負氣走出豪宅直奔田野,鏡頭以俯視的角度捕捉琵雅細緻的表情變化;其二是尾聲時守候在病重丈夫前的寶琳,強忍淚水黯然說了一聲:「我被果核噎住了」時的細微神韻……。想想也真是納悶,艾曼妞這樣幾近無瑕疵的完美詮釋,在坎城落敗也就算了,怎麼自家凱薩獎也不捧場呢?

 


2.jpg


當然本片技術部門同樣值得記上一筆。除了無須贅言的精緻服裝布景與音樂外,本片攝影師Eric Gautier(近作包括《胡士托風波》、《夏日時光》及《阿拉斯加之死》)利用搖晃的手提攝影刻畫寶琳對愛情的渴望、用一鏡到底呈現她的心灰意冷,再以幾近印象派般的詩意節奏去捕捉穿透葉縫的燦爛光束,無論是開場的舞會,或尚與寶琳在瑞士山上的戀人絮語,每個畫面都如契可夫的文學作品般的優雅恬靜、每個畫面都如雷諾瓦等大師畫作般令人屏息……。



最後,是那神采至極的驚人謝幕。當整個銀幕變成完全的黑色,阿薩亞斯於是帶著我們重新回到開場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家族舞會上。畫面一開始是黑白的,漸漸的,滲進了彩色。我們穿梭在衣香鬢影間,看著舞會男女的鞋子、裙襬、漸漸的,我們看見了全貌!生命走向盡頭的尚,順著他腦海深處的記憶,循線找回了舊時印象,年輕青春的兩人初次遇見的那段美好時光,然後,我們感受到內在那無可名狀的生命之光,再.度.被.點.燃,音樂響起!



我記起了尚曾經說過的一段話。當寶琳責怪他居然把家族企業交棒給姪子,這樣自己的兒子以後怎麼辦呢?他釋然地說道:「事業需要的是成熟的男人。」他們的兒子繼承的是尚自己也曾追求過、擁有過的青春、自由,與冒險的熱情呀!是的,就是這樣一股熱情讓他放棄一切與元配娜塔莉離婚,就是這樣一股熱情,成就了他一生最華麗的片刻。


2009年「非大銀幕不可」的頭號選擇 —《感傷的宿命》(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