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Quiff。評分:88分。

一如英文片名Tricks,
史蒂芬追逐的不僅僅是火車逐漸遠去的汽笛聲,
更是命運詭計的百般捉弄,還有自身生命的無常軌跡。



命運與抉擇的相互牽引操弄,向來是波蘭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鏡頭下的一大命題。 同樣是波蘭影人、同樣以命運為主題,月前曾應台北電影節之邀訪台的波蘭青年導演賈基摩斯基新作【追火車日記】中,則有別於奇士勞斯基探討起宿命來一貫的沉 重語調,而是透過少年的好奇稚氣眼神去窺探這世間的一切陰晴殘缺。

比【想飛的鋼琴少年】還人小鬼大、比【AI人工智慧】還惹人憐愛,【追火車日記】實是繼【菊次郎的夏天】、【中央車站】、【送信到哥本哈根】後,又一齣溫熱心頭、破涕為笑的尋親戲碼。

有時殷殷切切、有時則調皮大膽,卻不只顧著一昧哭天搶地,【追火車日記】反而輕輕巧巧地帶出了命運的嚴肅主題,諸般人小鬼大的舉止教觀眾看在眼裡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時而則胸口一揪,忍不住為少年的遭遇而心疼起來。

如多數東歐電影一般,【追火車日記】亦是部著眼於市井小人物的庶民甘苦談。故事舞台發生在一座荒涼蕭條的小鎮,在這裡看似沒有未來也找不到逃脫出口,火車鎮 日轟隆而過,只短暫經過而從不駐足停留。史蒂芬整天行走在鐵軌之間,僅憑手中緊捏的一張破損老相片,想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從未謀面的父親身影。

日本諺語中流傳一句話:「風一颳,桶店便大發利市。」乍聽之下讓人摸不著腦袋,實是蘊有深意,指風一開始吹便捲起砂石,砂石捲入眼中常讓人罹患眼疾,盲人自 然大為增加。而盲人多以說書走唱維生,演奏時需要的三味線樂器則是以貓皮所製成;盲人若一增多,貓兒們難免也隨之遭殃。貓若被大量捕捉而消失殆盡之下,少 了天敵的鼠輩們便大肆猖獗地在家中作亂,造成居家用具的損壞,百姓自然便需重新出門採購,於是桶店的生意開始蒸蒸日上。一言以蔽之即所謂,風一颳,桶店便 大發利市。

看似簡單的一句諺語,卻一針見血地點破了事出必有因的道理。凡事背後均有其形成的基本原理,若能摸透其來龍去脈,那麼要掌握生 命中的無常軌跡,甚至略施小計讓它拐彎變向,好隨心所欲地操縱命運的流向,也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在姊姊一次無意間的啟發之下,本片主角史蒂芬也開始深 明此道。

歷經無數次的埋首摸索與失敗後捲土重來,史蒂芬學會了怎麼有錢能使鬼推磨。在男孩那顆古靈精怪的小腦袋裡已藏有無數條詭計──英 文片名Tricks所指的即是此意──在他掐指一算、運籌帷幄之下,時光可以停止、命運能夠扭轉、道路也會轉向,甚至就連向來依時刻表精準行駛的龐然火 車,都在他巧思操控下順利誤點。

史蒂芬千方百計地暗中施力,使出渾身解數來扭轉乾坤,說穿了無非只是想要確認眼前對象便是自己朝思暮想的 父親,而非出自一番利己的私心;錦囊妙計雖層出不窮,然而人心時遠時近的距離卻永遠無法精準估量。一切挖空心思的計算,最終還是比不上機緣與巧合的安排, 讓他們擦身而過、讓他們交會、讓他們駐足停留,讓他們深深望進彼此的眼眸,交纏靈魂深處的鼓動。

劇中重心人物史蒂芬像是每個街坊巷弄都會有的小頑童,有時過於大膽的舉動教人看在眼中既氣憤又擔心,卻不由自主地釋懷一笑。雖然頑皮淘氣且詭計多端,那處處為姊姊著想的傻氣行徑卻又教人討厭不起他來,實是有貼心的一面,也免不了透出獨屬於孩子的天真稚氣。

【追火車日記】深具東歐電影的箇中三昧,那東歐獨有的小人物草根詼諧氣味滿溢片中,時而無奈頹喪、時而會心一笑,極度貼近人心最不造作的情感根源。導演不輕鬆 給予觀眾答案與解釋,不簡單道盡所有劇情,也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婆婆媽媽哭鬧喊叫,只在一次次窺探眺望與側耳傾聽間耐心撩撥所有的焦急盼望,耐心等待觀 眾挖掘,而一切都在未言的靜默中述盡了。

多數如前述等以親子別離為主題的電影,劇中的少年主角們多半是遭父母遺棄後,日夜盼望之下難耐寂寞這才踏上了萬里尋親的艱難路途,並在沿路所面臨的逐一難關試煉中獲得成長,此類尋親電影多半也帶有公路電影的味道。

【追火車日記】則恰好相反,主角史蒂芬單憑一己之巧思詭計,反過來設下重重陷阱好讓失散父親回頭踏上返家的路途,重覓一家團圓的幸福。相較同類型電影中的其他 主角,史蒂芬顯得更加主動出擊,那份勇於試探而不畏受傷的的冒險性格促使他主動攫緊自己的命運,而非一味任人擺佈操弄。雖然史蒂芬所耗費的一切心血最終證 明只是徒勞無功,他也在這一路跌跌撞撞摸索下來獲得了寶貴的成長經驗。

波蘭電影中常見的宿命主題,用到了小男孩史蒂芬的身上,不再是作繭自縛的道德焦慮、或怨天尤人的自哀自憐,而轉化成一種對生命積極掌握的主動出擊。一如英文片名Tricks,史蒂芬追逐的不僅僅是火車逐漸遠去的汽笛聲,更是命運詭計的百般捉弄,還有自身生命的無常軌跡。

命運也許可以單憑一己之力加以扭轉變向,卻永遠無法真正探測出人心的溫熱。片中人們始終都是遠遠地眺望彼此的影子,只敢暗中試探、遙相觀望,雖然渴望有朝一日能夠毫無顧忌地撲進對方的懷裡,而終究害怕過度的靠近會破壞心中的祈求冀望,害怕希望終將落空、害怕又一次的受傷。

於是他們只能相隔一段距離,豎起耳朵來側耳傾聽;藏匿在芒草叢間、隱身在月台長椅彼端、匿跡在咖啡館店門後頭、躲在屋簷下深處、置身在每一個巷尾轉角的後頭,孩子睜大了骨碌碌的雙眼,盯著遠方模糊陌生的身影,而始終無法鼓起勇氣走上前去當面質問。直到最後的對望凝視,他們這才終於確知,彼此就是心中冀望的那個人。

觀眾這才明白。所有漫長的等待與分離,原來都是為了相聚。

轉貼自奇摩影評:http://tw.movie.yahoo.com/article_review_list.html?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epl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