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yan 原載於:Fa電影欣賞雜誌144期
《卡蜜諾》(Camino, Javier Fesser, 2008)
故事靈感來自真實事件,敘述一名少女因為罹患罕見疾病而與死神搏鬥的漫長過程,這期間她始終帶著平靜與喜悅,從發病到離開人世,她與家人從未遠離自己的信仰。這部曾獲哥雅獎六項大獎的西班牙電影,乍看之下是一部與公視「人生劇展」慣見的傳統醫療病痛故事相去不遠的生命小品,然而身兼編導的哈維.費雪(Javier Fesser)卻賦予了這個平凡無奇的故事極不尋常的切入角度,從教徒的觀點進一步申論宗教的巨大及信仰所伴隨而來的種種可能。生死病痛之於人類的無從避免、之於上帝的微不足道,於是在其中形成一股微妙而荒謬的相對性。
哈維.費雪早在二十年前即讀過電影所取材真實人物愛莉西亞(Alexia González Barros)的相關傳記,對於她「把自己奉獻給痛苦」、「將所有的悲傷絕望視作上帝慈悲的愛」的信仰態度困惑不已,於是他開始蒐集「西班牙主業會」(Opus Dei)素材,試圖理解教徒們在宗教力量支撐下以喜樂感恩心態看待病痛、意外與死亡的心理脈絡與情感層面。片中少女與周遭親友對於上帝存在的一度動搖,凸顯了《卡蜜諾》既尖銳又挑釁、甚至令人難以忍受的稜角,事實上本片對於信仰與生死的部份論述與《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s)相近,兩者同樣藉由通俗劇般來回往返的愛恨情結逐漸厚實化來自創作者的個人觀點。不過較之於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立場上獨裁專斷的一廂情願,哈維.費雪以一種廣闊的全面視野,來觀照病床上的少女、慈愛的父親、信仰堅定的母親、脆弱游移的姊姊、以及她暗戀的男孩,一方面咄咄逼人直言不諱,一方面卻是在看似刻板陳腐之處,悄然提煉出人性真誠的溫度。
當然《卡蜜諾》是不折不扣的成長電影,那隻帶領手術檯上少女逐步探訪各式各樣奇異幻境的老鼠,無疑暗示著這是另個視界的「卡蜜諾夢遊幻境」,所有的苦痛與折磨終將在另一種觀點、層次之下,蛻變而昇華成為她下一階段華麗冒險的原動力。或許本片視覺效果明顯受限預算而略嫌陽春,但哈維.費雪確實有效掌控了現實(病床、教堂)與幻境(Musical、夢境)交相辯證可能碰撞出的火花,終令本片突破制式格局,呈現超乎想像的生命姿態,它的存在令同類型的《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顯得小兒科且多餘。(Ryan)
《讓愛飛起來》(Ricky, François Ozon, 2009)
本片改編自英國柑橘獎得主蘿絲.崔梅(Rose Tremain)的小說《夜蝶》(Moth),以一種揉合現實與幻想的詭異敘事描述一個背部無端長出翅膀的寶寶帶給他家人的意外衝擊。無論翅膀如雞翅般從小寶寶瑞奇背部長出來的畫面、小姊姊對於寶寶的敵意、單親媽媽對於男友的不信任、還是醫護、警政、教育等國家體制對於異己、弱勢個體的缺乏同理心與跋扈專斷,甚至整個社會對於「非常態」邏輯事物的莫名敵意(源於未知)與剝削(投機心態),皆在歐容的個人觀點詮釋中,呈現出令人顫慄莫名的畏懼。
《讓愛飛起來》是歐容第十部劇情長片,這回他暫別素來景仰的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與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重返《殺人喜劇》(Sitcom)時期令人毛毛的尖銳穿透力,透過一名所謂外來者的無預警「入侵」,挑起這個脆弱家庭的一池春水。長出翅膀的寶寶是整個家庭的危機中心(身體異變成為媽媽與男友關係生變的導火線),他猶如一顆不定時的人肉炸彈,隱隱然成為這個拼裝家庭所有不確定因素的象徵性總和(類似《第39號特案》〔Case 39〕的小女孩)。他的存在緣起於性、啟發了各式各樣的欲望,他「結構」了這個新的家庭,卻也隨之瓦解了這個家庭,恰如《殺人喜劇》中那隻白老鼠一般。
《讓愛飛起來》是一部向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的《定理》(Teorema)致敬的當代黑色異想奇作,以極其利索的嘲諷語氣進行典型歐容式的角色心理分析與過去歐容作品中少見的社會批判,同時也帶領觀眾重新溫習十多年前壞小孩時期的歐容最令人發毛的種種尖銳與直接,可稱之為近期溫婉許多的歐容非常難得的一次「回歸」。(Ryan)
★【卡蜜諾】、【讓愛飛起來】DVD現正熱賣中!
聯影DVD哪裡買:誠品書店影音部、佳佳唱片、法雅客
留言列表